1.防災應變措施
【訂定土石流警戒基準值】
目前對於土石流是否發生的基準值,為端視當地有效累積雨量多寡,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土石流警界雨量值,約位於 150 毫米至 300 毫米間。要預期有很高的準確度也是不可能的。然而,即或如此的不夠精確,雨量基準仍然是最為方便且可行的判定土石流發生與否的方法,因為雨量資料的取得相對而言較方便,而且雨量資料所涵蓋的範圍較廣泛。目前發生土石流的降雨臨界關係式,是屬於定律性降雨臨界關係式,也就是說,關係式中所採用的參數均是確定的數值(一般採用平均值),以二分法將臨界降雨關係曲線區分為土石流發生區及土石流不發生區。然而此種區分方式常與實際狀況不盡相符,不相符的原因是源自於影響土石流發生的水文及地文各項因素本身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往往無法明確地定出某一個定值,因此未來有必要採用機率觀點來分析土石流發生的可能性,建立不同發生機率下的土石流發生降雨臨界曲線,進行土石流發生機率的預報。
土石流的形成原因及其流動特性非常複雜,在土石流的防災方面,不能完全依賴土石流發生預警及預報系統,也不能過度期望土石流防治工程,能夠完全抑制土石流的發生或攔擋土石流的流動。人們必須要有風險的觀念,了解土石流的發生與流動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雨量大時,土石流潛在地區(尤其地震
災區)發生土石流的機會就會比較高,當地的居民與政府就要有高度的危機意識,隨時參考雨量預報所提供的警訊,充分做好防災減災的準備與行動,以降低土石流災害。

【建立土石流觀測示範站】
為了瞭解土石流地區之實際雨量、現象及發生時間,特設立土石流觀測示範站,以及時追蹤掌握土石流的發生及動態資料的蒐集,並利用衛星通訊傳輸方式,克服地形與天候限制,將現地資料傳回應變中心,提昇土石流動態資訊捕捉率,做為日後基準值訂定與調查之參考依據,土石流觀測站架設儀器包括雨量計、鋼索、
地聲、超音波水位計及 CCD 等。
(1)土石流觀測系統設備介紹
- 鋼索檢知器土石流發生時衝斷鋼索檢知器,借此發出土石流警戒警報。
- CCD 攝影機 觀測溪流動態情況,真實
地紀錄土石流現場樣貌。
- 地聲檢知器 偵測大地震動頻率,紀錄土石流發生時所造成的震動頻率。
- 音波水位計
探測溪流水量的變化,在溪流水量驟減之際,提出土石流警戒警報。
- 星天線
透過中新一號衛星,即時傳送現場各類現測成果。
- 量計
蒐集降雨資料,作為發布土石流警戒警報的指標。
- 料接收中心
整合各觀測儀器所的資料,並且可自動進行儲存及控制觀測系統運作模式。

(圖1) 土石流觀測系統設備
(圖片來源:http://246.swcb.gov.tw/Science/damageadmin03.html)
(2)行動式土石流觀測站
土石流災害通報及應變組.行動式土石流觀測站(土石流獵人)架設以需要且機動為主,包含觀測儀器、展示系統、電力系統、通訊系統及資訊系統五大部分,說明如下: (一) 觀測系統:架設儀器包含雨量計、攝影機等。 (二)
展示系統:透過網際網路,結合土石流防災應變系統,提供各級單位現場即時資訊。 (三)
電力系統:維持自主營運的電力系統包含發電機(付掛100公升油箱)、不斷電系統、電池組等。 (四)
通訊系統:採用C頻衛星通訊傳輸,設備包含衛星天線、室內接收器及室外接受器等。 (五)
資訊系統:設備包括工業電腦、影像伺服器、集線器、遠端控制電源開關、矩陣解碼器等。如下圖所示:

(圖2) 土石流觀測站架設之儀器
(圖片來源:http://hazard-edu.nchc.org.tw/pdf/landslide_doc/029_5_016.pdf)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局)





(圖3) 土石流觀測站架設之儀器
(以上圖片來源:http://246.swcb.gov.tw/Science/damageadmin03-1.html)
(3)目前觀測站分布狀況
台灣地區已建 13
處土石流觀測示範站及兩具行動觀測載具。

(圖4) 土石流觀測站分布狀況
(圖片來源:http://246.swcb.gov.tw/Science/damageadmin03-2.html)
(4)觀測站展示系統

 
GIS
版雨量站分布
觀測站現地影像

災情統計表展示
(圖5) 觀測站展示系統
(以上圖片來源:http://246.swcb.gov.tw/Science/damageadmin03-3.html)
【成立土石流災害應變小組】
水土保持局土石流災害應變小組依實際需求,分為兩個時機成立,一為於氣象局發佈海上、陸上颱風警報時成立,林務局另成立災害對應窗口,工程所暨林務局林區管理處各成立緊急處理小組;另一為依據山區雨量站之單日累積雨量,重建區內累
積雨量逾 200 毫米、重建區外於 300 毫米時成立。
【建立土石流防災資訊網】
農委會目前已完成土石流防災資訊網,以及土石流災害應變中心自動化作業之整合系統,除供一般民眾以網際網路方式隨時上網查詢颱風動態、雨量資料、土石流潛勢溪流、疏散避難路線等相關資訊外,更將傳真、簡訊發送等自動化通報作業 整合至應變中心之作業中,做為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有關土石流防災資訊之來源。
(圖6) 系統功能表
(圖片來源:http://hazard-edu.nchc.org.tw/pdf/landslide_doc/012_4_006.pdf)

(圖7) 系統首頁
(圖片來源:http://hazard-edu.nchc.org.tw/pdf/landslide_doc/012_4_006.pdf)

(圖8) 系統主頁
(圖片來源:http://fema.swcb.gov.tw/main/index_01.asp)
【建立土石流防災資料庫】
(1)建立轄區之防災資料庫,包含「人、事、物」等詳細資訊,以利災時備用。
- 人:建立土石流潛勢溪流影響範圍內之保全對象與緊急聯絡人清冊、災害應變及通報單位聯絡電話等資料。
- 事:轄區內之潛勢溪流數目、位置、附近環境、歷史災情,應有充分之瞭解,於颱風豪雨季節應特別注意附近區域之狀況。
- 物:將相關防災物資予以造冊歸檔,以了解各地區緊急救災之基本配備數量及各地區資源數量。
(2)電話通聯測試,確保通訊設施之暢通,以利災情緊急聯絡與災情通報。
(3)隨時清查民生物資是否充足;如有缺乏,得視實量購置獲配置或向鄰近鄉鎮調配
支援,以防災害時物資缺乏之情況發生。
http://www.badongo.net/vid/255056/1
【土石流防災通報應變計劃】
(1)防災通報應變架構
土石流災害通報及應變組織架構:各單位通報聯繫對象如下圖:

(圖9) 防災通報應變架構
(圖片來源:防災業務館)
- 建立居民之緊急聯絡通報系統:如圖10,緊急狀況發生時居民可自行覓得救援單位」。

(圖10) 緊急聯絡通報系統
(圖片來源:防災業務館)
- 土石流災害通報規模分級: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災害緊急通報作業規定「各災害規模及通報層級」(表1)規定通報。
災害別 |
土石流災害 |
主管單位 |
水土保持局 |
甲級災害規模:通報至行政院及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 |
一、因土石流災害發生,造成(或預估)有十人以上傷亡或失蹤者。
二、土石流災害對社會有重大影響或具新聞性、政治性、敏感性,並經水土保持局局長認為有陳報必要者。 |
乙級災害規模:通報至內政部消防署及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 |
因土石流災害發生造成有人員死亡者。 |
丙級災害規模:通報至直轄市、縣(市)政府消防局及災害權責相關機關 |
已發生土石流災害但未造成人員死亡。 |
(表1) 各災害規模及通報層級
(資料來源:http://s.maxthon.com/?q=%E5%9C%9F%E7%9F%B3%E6%B5%81%E5%90%84%E
9%9A%8E%E6%AE%B5%E6%B2%BB%E7%90%86%E6%96%B9%E6%B3%95)
2.緊急減災設施
土石流的減災措施為防救災極為重要的工作,包括下列幾項:
【疏散路線圖】
避難為減災最重要之手段,疏散避難為避災最直接之方法。疏散路線圖應依地形調查及土石流可能影響範圍事先加以規劃製作,應清楚標示避難處所、疏散路線及危險溪流等。疏散路線圖除應存放於村里辦公室及活動中心外,並應分發每一住戶保存,以供發布土石流警戒時
避難使用。圖11 所示桃園縣大溪鎮之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圖。

(圖11) 防災疏散避難圖
(圖片來源:http://hazard-edu.nchc.org.tw/pdf/landslide_doc/029_5_016.pdf)
【避難場所】
避難場所一般選在不會受到土石流災害及疏散時容易到達之村里活動中心、學校或其他公共場所。避難場所資訊的傳達、食物及飲用水之供應一併亦需規劃管理。
【崩塌坡腳堆積區穩定工程】
崩塌發生後,大量土石堆積於坡腳處,遇雨易被沖刷再次對住家及道路等造成災害,應緊急施設打樁編柵及擋土牆設施等穩定工程。緊急擋土設施包括打鋼軌樁、箱籠及砌大塊石等,以利於天候不佳情況仍能施工並於短期內完成。
【排水路疏通】
土石流發生時淤積區土石大量堆積堵塞排水路,應緊急疏通以防二次災害之發生。疏通之土石原則上堆置於鄰近低漥地或堆置於河岸兩側可兼作臨時堤防。疏通後之排水路堤岸有崩塌之虞者,可加砌塊石護岸保護。
【道路搶建、搶修】
確保交通運輸暢通係為執行災害應變措施成功與否之關鍵,依災害防救基本計劃訂定,各道路管理機關於災害發生時,應掌握所管轄道路毀損狀況,並對緊急運送路線優先實施緊急修復。
3.土石流防災教育與宣導
土石流防災教育宣導主要工作係在增進社會大眾如何防災、避災、減災,以保障危險區域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內容可包含以下幾個重點:
【辦理土石流潛勢區疏散路線及避難區示範規劃】
針對易發生土石流地區,規劃避難路線、避難場所,並製作土石流災害防災疏散及避難應變圖,以提供並教育區域內所有民眾的災害應變常識。
【辦理雙向溝通座談會】
辦理座談會之目的在於藉由簡單易懂之說明方式,與居住於土石流危險區域之當地居民面對面談話,希望藉由雙向的溝通,讓居民了解並接受政府相關政策,提升居民對居住環境之自我檢查能力。
 
(圖12) 土石流教育宣導 (圖13) 辦理雙向溝通座談會
(以上圖片來源:http://tw.epochtimes.com/bt/6/5/15/n1318734.htm)
【訂定疏散演練操作手冊】
經由多次辦理土石流防災疏散演練示範,編訂疏散演練手冊,讓居民對土石流的警覺性提高,更熟悉土石流的避難疏散路線,降低人員傷亡。如圖14 所示。
(相關連結:http://www.hmhsieh.idv.tw/mis2005/www/6/book.pdf)

(圖14) 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手冊
(圖片來源:http://tw.epochtimes.com/bt/6/5/15/n1318734.htm)
【辦理全國土石流防範會議暨土石流災害防救業務計畫教育訓練】
為推動災害防救法,並落實土石流災害防救業務計畫,在全省分區辦理「全國土石流防範會議暨土石流災害防救業務計畫教育訓練」針對中央相關部會及各縣市政府、鄉鎮公所簡介土石流災害防救業務計畫內容外,亦須宣導防汛期之土石流防災措施應注意及辦理事項,並分送土石流防救災相關宣導資料。
【增設土石流潛勢溪流警告牌】
為加強山坡地公共安全,依據土石流潛勢溪流調查結果,設立土石流潛勢溪流警告標誌,分送各縣市政府設置。如下圖所示。

(圖15) 設置於道路旁[土石流危險] 之紅底黃字菱形警告標誌
(圖片來源:http://www2.kuas.edu.tw/prof/ljhuang/www/debris/chap4/sec4-3.htm)

(圖16) 設置於道路旁之長方形黃色危險警示標誌
(圖片來源:http://www2.kuas.edu.tw/prof/ljhuang/www/debris/chap4/sec4-3.htm)

(圖17) 設置於山坡底之褐色土石流危險告示牌
(圖片來源:http://www2.kuas.edu.tw/prof/ljhuang/www/debris/chap4/sec4-3.htm)

(圖18) 土石流潛勢溪流警告牌
(圖片來源:http://tw.epochtimes.com/bt/6/5/15/n1318734.htm)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局)
【編印土石流相關宣導資料】
為了增進民眾防災意識,推動全民防災,水土保持局製作編印防災宣導品,包括防災手冊、折頁、光碟、錄影帶、宣導動畫等,分送地方政府、學校機關或民間單位;希望全民一同認識土石流與土石流災害,激發民眾對土石流災害之憂患意識,提昇民眾防災應變、災害搶救之能力,並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與環境保育之觀念宣導,減少山坡地開發、降低土石流發生之機會。

(圖19)
防災錄影帶
(圖片來源:http://246.swcb.gov.tw/Science/prepare.html)

(圖20) 土石流相關宣導資料
(圖片來源:http://hazard-edu.nchc.org.tw/pdf/landslide_doc/029_5_016.pdf)

(圖21) 防災宣導折頁
(圖片來源:http://hazard-edu.nchc.org.tw/pdf/landslide_doc/029_5_016.pdf)
【網際網路宣導】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已完成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及土石流潛勢溪流地點及警戒資訊,供一般民眾隨時上網查詢颱風動態、雨量資料、土石流潛勢溪流、疏散避難路線等相關資訊。
【土石流警戒簡易雨量筒 DIY】
儘管目前全台布設之四百多個雨量站,密度已是世界第二高,但其中位於山區可供土石流警戒分析使用者僅約一半;所以如何掌握各地實際降雨情形,將成為發布土石流警戒區精確與否之重要因素。因此,當現階段雨量站的設置仍無法遍及所有土石流潛勢區情況下,民眾如能使用DIY型雨量筒自行量測雨量,配合當地事前設定之土石流警戒基準值,將可作為民眾防災避難的參考。
土石流防災DIY型雨量筒,是使用2公升寶特瓶之下半部圓弧段,用石灰填平後,利用透明的部分,在上面加上刻度,每30公厘為一大刻度,當24小時累積雨量到達150公厘或上升速率超過每小時15公厘時,位於土石流潛勢溪流區內的居民就要提高警覺,必要時儘早疏散到安全避難處所。
(1)原則
去除寶特瓶上半部圓弧段並填滿底部不規則的部份,利用剩下中間順直段約15公分的空間盛接雨水,並在此部份加上刻度,以方便觀測累積雨量,當24小時累積降雨量到達150公厘
﹝15公分﹞警戒值,或上升速度超過每小時15公厘時,則需通知附近居民提高警覺注意安全,並即刻疏散至安全避難處所。
(2)材料
寶特瓶﹝2公升﹞、石膏﹝或水泥、蠟﹞、小刀﹝或剪刀﹞、直尺﹝15 公分﹞
(3)方法(如下圖)
- 將寶特瓶上半部圓弧段切除。
- 於瓶身中間順直段貼上直尺。
- 將底部不規則部份﹝約6公分以下﹞充埴石膏固定,以增加重量避免傾倒。
- 於下雨時移至戶外,觀測累積雨量。
(圖22) 土石流警戒簡易雨量筒 DIY
(圖片來源:http://hazard-edu.nchc.org.tw/pdf/landslide_doc/029_5_016.pdf)
【訂定土石流防災整備自主檢查表】
為使所提供之各項土石流資訊能落實使用,並強化土石流防災知識,訂定「土石流防災整備自主檢查表」如表2 及表3 ,並由政府相關單位進行自主檢查。

(表2) 根據大環的地形作為檢查項目
(圖片來源:http://hazard-edu.nchc.org.tw/pdf/landslide doc/029_5_016.pdf)

(表3) 依據小環境的變化作為檢查項目表
(圖片來源:http://hazard-edu.nchc.org.tw/pdf/landslide doc/029_5_016.pdf)
4.土石流危險區域內居民自救措施
【維護山林結構】
限制不合法之山坡地濫墾、濫伐、濫建等破壞山林結構之行為,合法使用山坡地,勿超限利用。
【監督工程品質】
隨時檢驗水土保持設施是否完善。

【留心異常現象】
留意山坡地土石異常滑動。

【注意氣象報告】
隨時注意颱風豪雨預報,留意河水暴漲,山洪爆發現象。
(以上圖片來源:http://hazard-edu.nchc.org.tw/pdf/landslide_doc/029_5_016.pdf)
【遷離下列危險地區】
上游崩塌地滑區、危險溪流兩岸 易崩塌區、危險溪流谷口扇狀地(人口最密集或設有公共設施)。

(圖23) 防災疏散避難圖
(圖片來源:http://hazard-edu.nchc.org.tw/pdf/landslide_doc/029_5_016.pdf)
【平時儲備緊急糧食及物品】
對於居住在土石流潛勢溪流附近的民眾而言,重要的土石流防災用品有那些呢?例如現金、印鑑、身分證、健保卡等重要證件;以及小包乾糧、飲用水、哨子、 輕便雨衣、工具刀、小型手電筒、保暖衣物、防雨器具、收音機、通訊設備、手機、醫藥盒、救生繩等防災用具。平時就應隨時準備這些防災用品,遇到狀況時即可 隨身攜帶前往事前規劃的避難處所避災。不過,問題是這麼多零零碎碎的防災用品,平時要如何收藏,有狀況時又要如何攜帶呢?其實有許多創意的想法可以幫助大家。例如我們可以自行DIY「土石流防災戰備裝」及「土石流防災戰備包」。

(圖24) 防災用品
(圖片來源:http://hazard-edu.nchc.org.tw/pdf/landslide_doc/029_5_016.pdf)
【土石流防災戰備裝】
土石流防災戰備裝,主要是提醒住在土石流潛勢溪流附近民眾,平常就應該有所準備,隨時注意必要的防災物資是不是有短少,並用最簡便的方式準備防災的必 要物品。例如,大家可以發揮創意,把家裡現成的外套、過時不穿的衣服口袋、牛仔褲拿來DIY一下。如圖
所示,其是將兩件牛仔褲的褲頭車縫做成,利用牛仔褲多口袋、布料硬的實用特點,改造成為有許多口袋的戰備裝;同時為了穿脫方便,特地製作成披掛方式。上半身加上掛,裡面可以隨身放置口糧等 防災用品。除了口袋裡的置放之外,褲頭的設計也可以將一些隨身物資掛吊在上面,更方便使用。

(圖25) 防災戰備裝
(圖片來源:http://tw.epochtimes.com/bt/6/5/15/n1318734.htm)
另一套土石流防災戰備裝,則是以短裙(如圖25)做底,將許多衣服中的口袋剪下來拼湊起來,用現成的衣服就簡單輕鬆完成實用的土石流戰備裝,把上述貴重物品、救災用品、飲食、照明設備等裝在裡頭。上半身的部分,在牛仔外套袖子上加一些實用的口袋。裡面小可愛也加上口袋的設計,可以放置一些比較隱私的物品。
除了土石流戰鬥裝,我們還要隨時準備裝置各種防災應變的物品的戰備包,如圖所示的「創意DIY土石流防災戰備包」,就是用家裡的桌巾或是披巾改造而成的,設計理念主要是收納和提醒自己檢查必要應變物品,同時方便大家把必要應變物品收納捲起來塞進家裡各式各樣的袋子,以方便攜帶。平常要將戰備裝及戰備包 準備好放在明顯的地方,在現在降雨較多的季節隨時檢查,遇到狀況時,就可以冷靜的撤離到避難場所,將災害威脅降到最低。
【平時需進行防災疏散演練】
模擬土石流可能發生時所造成之災害,並藉由災害發生前之災害警報之發布、預防措施、防災宣導、及成立社區自衛編組,成立指揮中心、居民避難疏散路線,及災害發生後之開設前進指揮所、交通管制、居民強制疏散、生命搜索、災民收容安置、醫療救護、治安維護、道路搶救、維生管線維修、防疫消毒及災民救濟等模擬狀況實際操作,配合警消單位、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並配合空中警察等救援,使模擬狀況真實,使參加演練之民眾提高對土石流災害之憂患意識。



(圖26) 疏散避難演練流程圖
(圖片來源:http://246.swcb.gov.tw/Science/drill02.html)
(1)時間地點
詳細內容請查詢http://246.swcb.gov.tw/Science/drill.asp(防災業務網)
(2)情境推演
項次 |
演練項目 |
負責單位 |
作業項目 |
1 |
防災宣導與預防 |
鄉公所 |
1.
廣播並分發宣傳單,透過防災教育宣導,民眾能具備通報災情能力。
2. 監控居家環境並通報鄉公所受災情形、目前已處置狀況,並請求鄉公所ü派員協助。
3. 防災生活物資及糧食準備。 |
社區自衛編組 |
消防隊 |
2 |
發布警報 |
中央氣象局 |
發布颱風警報或豪雨特報。 |
鄉公所 |
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主管土石流災害緊急應變警報訊號之種類、內容、樣式、方法及其發佈時機公告」規定:
1. 緊急疏散警報訊號發佈時機
ü ‧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慮,須立即疏散民眾時。
ü ‧災害規模廣大或有擴大之慮,須立即疏散民眾時。
ü ‧於災害現場進行搶救,指揮官認為有必要時。
2. 緊急疏散警報訊號發佈單位 由直轄市、縣(市)政府、鄉(鎮、市)ü ü公所發佈之,並通知傳播媒體及時播報。 |
3 |
社區自衛編組動員 |
預警監控組 |
各組機動待命 |
疏散收容組 |
搶救組 |
救護組 |
後勤組 |
4 |
成立災害應變中心 |
鄉公所 |
依據各鄉鎮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規定:配合縣市政府災害應變中心成立,防止災害發生與擴大,並同時接受縣市政府災害應變中心指示。 |
防災任務編組單位 |
5 |
開設前進指揮所 |
鄉公所 |
1. 災情彙整通報。
2. 聽取簡報。
3. 調派重型機械於土石流潛勢區加強警戒。
4. 將社區編組納入災害應變體系,由中心指揮官統一調度支援。
5. 劃定警戒區。 |
6 |
疏散避難 |
社區自衛編組 |
1. 分配責任區,協助疏散居民至避難收容所。
2. 沿線廣播,請民眾速至避難收容所。
3. 提供疏散指引。
4. 清除障礙物協助逃生。 |
警察局 |
消防隊 |
7 |
災情蒐集 |
社區自衛編組 |
通報應變中心已疏散人數、收容地點、災情及村內不願配合疏散之居民與所在地點。 |
8 |
管制交通 |
警察局 |
1. 警戒區管制。
2. 維持救災路線暢通。
3. 設置標誌禁止通行。 |
社區自衛編組 |
9 |
強制疏散 |
消防隊 |
說明危險強制驅離並送至避難收容所。 |
警察局 |
社區自衛編組 |
10 |
災民收容 |
鄉公所 |
1. 登記災民身份人數。
2. 調度、發放物資。
3. 分配災民住宿。
4. 土石流避難常識宣導。 |
社區自衛編組 |
民間救難協會 |
11 |
醫療救護 |
衛生所 |
衛生所
檢傷分類、醫療救護、心理諮商、急救常識宣傳,提供壓力紓解方法。 地區醫療院所 |
地區醫療院所 |
12 |
治安維護 |
警察局 |
編組輪流巡邏災區與收容所。 |
社區自衛編組 |
13 |
道路搶通 |
鄉公所 |
調派重型機械清除障礙及道路搶通。 |
14 |
災情彙整 |
鄉公所 |
各任務編組通報災情及搶救成果予災害應變中心彙整。 |
15 |
其他災害應變處理事項 |
|
|
(表4) 情境推演圖示
(以上圖片來源:http://246.swcb.gov.tw/Science/drill03.html)
(3)災害通報組織架構


(圖27) 緊急聯絡通報系統架構圖
(圖片來源:http://246.swcb.gov.tw/Science/drill04.html)
(4)土石流災害通報表
通報時機 |
通報單位 |
接收通報單位 |
搜救時機 |
通報內容 |
發現獲知土石流災害或有發生土石流災害之虞 |
民眾 |
消防單位
警察單位
村(里)長
村(里)幹事
鄉(鎮市區)公所
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1. 民眾受困溪流沙洲。
2. 對外交通中斷,需空投民生物資或運送病患。
3. 居民因遭受土石流災害掩埋建築物內。
4. 其他緊急狀況。 |
1. 災難發生時間地點。
2. 災難情況。
3. 待救人員。
4. 救災所需人員、裝備及器材。
5. 救助兵力抵達地點。
6. 向何單位報到聯繫。
7. 聯繫電話。 |
鄉(鎮市區)公所 |
鄉(鎮市區)長
縣(市)防救單位
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縣(市)政府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圖28) 疏散演練情況
(圖片來源:http://hazard-edu.nchc.org.tw/pdf/landslide_doc/029_5_016.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