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流體的組成物質主要是水、泥、沙、礫石甚至是巨石,但是它們彼此之間含量比利的變化卻是很大,因此土石流按照其物質組成,可分為泥流型土石流、礫石型土石流及一般型土石流。

(圖1) 土石流的類型與物質組成特徵
(圖片來源:http://nr.stpi.org.tw/ejournal/Nscm/9302/9302-02.pdf)
【泥流型土石流】
又稱泥流,是指土石流中泥砂含量大而礫石含量少,其泥砂量佔50%以上。

(圖2) 泥流型土石流
(圖片來源:http://www.geo.ntnu.edu.tw/faculty/linhm/disaster/debrisflow/debrisflow.htm)
【礫石型土石流】
又稱水石流,是指土石流中礫石含量大而泥沙含量少,其泥砂量佔50%以下。

(圖3) 礫石型土石流
(圖片來源:http://www.geo.ntnu.edu.tw/faculty/linhm/disaster/debrisflow/debrisflow.htm)
【一般型土石流】
是指土石流中土體物質的顆粒大小分布很廣,由黏土、粉土、砂、礫石甚至巨石等各種礫徑顆粒所組成,其泥砂部份的含量約在10%~50%之間。

(圖4) ㄧ般型土石流
(圖片來源:http://www.geo.ntnu.edu.tw/faculty/linhm/disaster/debrisflow/debrisflow.htm)
土石流的類型主要是與當地集水區內鬆散土體的特性有關,在台灣地區,這三類土石流均曾發生過,例如花蓮縣銅門村及南投縣豐丘兩地曾發生礫石型土石流,台東縣豐濱鄉新杜村及南投縣同富村曾發生泥石型土石流,而南投縣郡坑橋及神木村曾發生一般型土石流。
台灣地區近年來所發生的土石流中,泥流型土石流大約佔50%,礫石型土石流大約佔20%,而一般型土石流大約占30%。將土石流在類別上加以區分,除有助於研究工作的進行外,更有助於規劃及執行適當的防治對策。
泥流 |
一般型土石流(偏泥流) |
一般型土石流 |
一般型土石流(偏礫石) |
礫石型土石流 |
6場 |
11場 |
10場 |
2場 |
5場 |
17.6 % |
32.4 % |
29.4 % |
5.9 % |
14.7 % |
17.6 % |
67.7 % |
14.7 % |
50 % |
29.4% |
20.6 % |
(表1) 台灣地區近年來34場土石流發生型態所佔的比例
(資料來源: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 |